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静治堂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
曹参以百战百胜之功,佐高帝定天下,相悼惠王治齐七十城,舍盖公问焉,而得所以治齐者。
后九年,代萧何丞相,又以所治齐者治天下,画一之歌,至于今诵之。
起沛中小吏,杖一剑征伐四方,定诸侯,为一时功臣之最。
其相齐也,是宜举贤尚功,变法定令,以镌磨锻鍊其民,如素所治军者。
始幡然,因齐人厌乱之心,绌诸老生异同之论,专用道家清净之说,一切反其故,顺民之欲,与之休息,而无作焉,齐以大治。
盖治军如御猛兽也,扰龙伐蛟,络马穿牛,要使不能为暴,而虎豹噬人则杀之,养民如牧羊也,去其败群者耳。
若尧牵而舜驱之,则羊之死者过半矣。
将相,一弛一张,文武异用,达乎居重驭轻之权,而不胶于所蔽,故大儒之效炳然,为汉开基之冠。
高后惠帝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参之功为多也。
今夫接于人而推徙无常者,天下有无穷之事;
循于道而汎应无方者,天下有不易之理。
揆天下之事而以一贯理之,则居简可以临民,正容可以悟物。
储精蠖濩之中,可以逆釐三神;
谈笑尊俎之间,可以折冲万里。
而世之君子好奇喜事,不安于其故始,为独言异行以駴天下,简发数米,问羊知马,先事候情,机开楗闭,设为钩距,以示神明。
民之视其上,赫然如雷霆,鬼神莫测也。
求其大治,必至于大乱。
常,古毗陵郡也。
并楚之冲,滨吴之要,为东南舟车走集之地,素号乐土。
自建炎被兵之后,伏尸流血者十五年。
属者圣心悔祸,屈己销兵,南北解仇,江皋彻警,及是创夷呻吟疲瘵之馀,始一愒焉。
检详陈公适临是,乃直守居之北牖,辟而为堂,名之曰「静治」,取盖公所谓「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者,所以宣布上之仁,禁暴戢兵,与民息肩之意。
为吏守家法,遇吏有爱利,未尝辄笞辱,邦人安乐之,无失职之叹。
今犹未尽知也,去后乃见思耳。
余观西汉文、景、武、宣之世,最称得士,而班固传循吏,不过如是六七人。
渤海盗起,宣帝龚遂太守,而问所以屏盗之方,曰:「欲臣胜之耶?
将安之也」?
曰:「选用贤良,欲安之也」。
夫治盗贼犹欲安之,况吾赤子,安用柱后惠文弹治之乎?
今公以宽厚清静为一州率,民不见吏,吠犬生氂,真得古循吏之遗。
乃书而刻之堂中,以俟后之君子,庶几相循,如古之召、杜为民父母云。
讳正同字应之,故靖国名臣谏议大夫了翁之子也。
绍兴十三年六月日,晋陵孙某记(《鸿庆居士文集》卷二二。又见光绪《常郡艺文志》卷二。)
者:原无,据《全集》卷三○补。
上书自理 西晋 · 王浚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三
臣前被庚戌诏书曰:「军人乘胜,猛气益壮,便当顺流长骛,直造秣陵」。
臣被诏之日,即便东下。
又前被诏书云「太尉贾充总统诸方,自镇东大将军胄及浑、浚彬等皆受充节度」,无令臣别受浑节度之文。
臣自达巴丘,所向风靡,知孙皓穷踧,势无所至。
十四日至牛渚,去秣陵二百里,宿设部分,为攻取节度
前至三山,见浑在北岸,遣书与臣,可暂来过,共有所议,亦不语臣当受节度之意。
臣水军风发,乘势造贼城,加宿设部分行有次第,无缘得于长流之中回船过浑,令首尾断绝。
须臾之间,遗使归命。
臣即报浑书,并写笺,具以示浑,使速来,当于石头相待。
军以日中至秣陵,暮乃被浑所下当受节度之符,欲令臣明十六日悉将所领,还围石头,备越逸。
又索蜀兵及镇南诸军人名定见。
臣以为已来首都亭,无缘共合空围。
又兵人定见,不可仓卒,皆非当今之急,不可承用。
中诏谓臣忽弃明制,专擅自由。
伏读严诏,惊怖悚慄,不知躯命当所投厝
岂惟老臣独怀战灼,三军上下咸尽丧气。
世受国恩,任重事大,常恐托付不效,孤负圣朝。
故投身死地,转战万里。
被蒙宽恕之恩,得从临履之宜。
是以凭赖威灵,幸而能济,皆是陛下神策庙算。
臣承指授,效鹰犬之用耳,有何勋劳而恃功肆意,宁敢昧利而违圣诏。
臣以十五日至秣陵,而诏书以十六日起洛阳,其间悬阔,不相赴接,则臣之罪责宜蒙察恕,假令孙皓犹有螳螂举斧之势,而臣轻军单入,有所亏丧,罪之可也。
臣所统八万余人,乘胜席卷。
以余叛亲离,无复羽翼,匹夫独立,不能庇其妻子,雀鼠贪生,苟乞一活耳。
而江北诸军不知其虚实,不早缚取,自为小误。
臣至便得,更见怨恚,并云守贼百日,而令他人得之,言语噂沓不可听闻。
案《春秋》之义,大夫出疆,犹有专辄。
臣虽愚蠢,以为事群之道,唯当竭节尽忠,奋不顾身,量力受任,临事制宜,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若其顾护嫌疑,以避咎责,此是人臣不忠之利,实非明主社稷之福也。
臣不自料,忘其鄙劣,披布丹心,输写肝脑,欲竭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庶必扫除凶逆,清一宇宙,愿令圣世与唐虞比隆。
陛下粗察臣之愚款,而识其欲自效之诚,是以授臣以方牧之任,委臣以征讨之事。
燕王之人乐毅汉祖之任萧何,无以加焉。
受恩深重,死且不报,而以顽疏,举错失宜。
陛下弘恩,财加切让,惶怖怔营,无地自厝,愿陛下明臣赤心而已(《晋书·王浚传》)
让谥兄司马师武公 曹魏 · 晋文帝
 出处:全晋文卷一
臣亡父不敢受丞相相国九命之礼,亡兄不敢受相国之位,诚以太祖常所阶历也。
谥与二祖同,必所祗惧。
萧何、张良、霍光咸有匡佐之功,谥文终,良谥文成,光谥宣成
必以文武为谥,请依何等就加(《晋书·景帝纪》)
宋故左朝请郎主管亳州明道宫孙公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七、《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
建炎元年冬,大驾巡维扬,一时文武吏士上书陈得失,累数十万言,纳匦中以献。
三年朝奉郎、知徽州婺源县事孙公亦献书论五事:一曰戎酋不道,虽戴天履地,共有枕戈之怒,然人主之行异布衣匹夫。
见辱拔剑而起,不忍忿忿,试之一掷,则大事去矣。
项籍背约分王,诸将不平,高帝萧何之说,即日趣驾汉中,用张良之谋烧绝栈道,示无西意,而蹶楚诛秦,于此在矣。
二曰宣政大臣建为天下害,以误社稷,其徒讳弗言,专斥太上皇,伤天子之孝。
三曰建炎初政开广言路,憸人射利卖直钓名,作为谤书诋诬盛德,传言四方以为口实。
此犯上作乱之由,不可长。
四曰兵将骄蹇,伺寇至,奔散为盗,不可使,宜益募民为兵。
晋谢幼度纵骑八千,破苻坚百万之众;
宋武帝江左,长驱中原,秦人壮士健马弗能当也。
兵无常形,其权在将,孰云吴儿不可用耶?
五曰国蹙民穷,徵发如雨,人不堪命,宜罢省诸不急以济军兴。
书奏,会近臣有以公名闻者,诏公驰驿入对。
未至而乘舆幸建康,新将相用事,所施置皆不与公言合。
于是辞疾不果行。
久之,请祠官,因绝口不复论世事矣。
公平生无所嗜,惟读书,至老不去目。
自六艺、百家、史氏之翰林、子墨之文章,传注、笺疏之学,浮图、老子之言,靡不记。
旁穿独骛,驰骋上下,务为深博无涯涘。
属文操纸立就,雄深辩丽,顷刻千言。
至于感微托远,论美刺非,则寓于诗。
参知政事张公守、吏部尚书孙公近交荐公可备文章翰墨之选,而公病矣。
绍兴七年八月戊戌卒于家。
呜呼!
公之学足以命一世,而不遇于崇儒右文之时;
公之辩足以谋一国,而不用于用智尚贤之日。
官不过七品,仕不出州县,幸而有气力得位者推挽之,庶几遂奋拔以见于世,而又遇疾以死,悲夫!
公讳杞,字德发常州晋陵县人
曾大父居约;
大父宗伋,将仕郎许州长史
父皞,以公赠朝请大夫
母张氏,封宜人
大观三年上舍,赐出身,授将仕郎,主济州郓城县簿
秩满,调太原府文水县
宜人丧去位,服除,改从政郎商州丰阳县
用举者,改宣教郎、知徽州婺源县,实宣和五年也。
七年,转奉议郎
渊圣皇帝即位,迁承议郎
今上即位,迁朝奉郎,赐五品服。
绍兴三年,转朝散郎主管亳州明道宫
五年,转朝请郎
公在郓城,尝权左狱,囚抵罪论死者十馀人,公讯得其情,曰:「囚罪应死,原其情可以不死」。
卒全宥之,十馀人皆不死。
丰阳小邑,在山谷中,会州多显人,以得公为喜,檄召诣府,置公客右,吏退设酒食,接对移日,至终更不得还。
婺源之利,百倍丰阳,俗喜告讦,持吏短长为奸利。
公至,则指取其尤一二人寘诸法。
县人属焚剽之后,率用苇竹茨为屋,久燥则焚,公命陶瓦易之,至今无火患。
狂贼倪从庆啸聚境上,吏民汹惧,日三四惊,公丁壮为兵,日临试之,以示有备,从庆率其徒引去。
公试于事,大概如此。
公器资沈毅,寡言笑,与人侃侃然,安言徐视,惟恐伤之。
其论古今成败之迹,圣贤穷达出处之际,援證古今,踔厉骏发,一坐倾听。
居官任职,据法持议,不阿所事,必得其所守乃止。
馆寡姊,友诸弟,恩敬甚备。
女侄幼而孤,调护若己出,治命饬具装选所归,不及其他。
享年六十有五。
安人淩氏。
男曰廓,曰廙。
女嫁将仕郎李褒,馀一人在室。
孙女二人。
其年十二月庚申,葬公县之新塘乡百渎山之原上。
公弟曰彬,曰槱。
槱从公官四方,未尝一日去公侧;
集公所作诗文,以类次之,得三十卷。
彬为公买田筑室,治其家,于是过予而泣,谓知公莫如觌也,来徵铭。
觌曰:自大宗小宗之法坏而族散,忘其祖,喜不庆,凶不吊,相视如涂之人矣。
杜子美诗寄族弟唐史君,以俱后于陶唐;
韩吏部序送族兄毛仙翁,谓同出于文武。
觌与公同孙氏,同州里,同出于南唐侍御史潜之后而服尽于五,世不相闻。
既冠,始见公于乡校,后为同年进士,而公长觌八岁,魁垒辩博,实亢吾宗,始拜而兄事之。
如是二十九年,离必合,合必两,忘其所趋无閒也。
今不幸弃予而先矣,铭其可辞?
铭曰:
行直而方,学博而艺。
言不违道,交不就利。
追配古人,莫逆其韪。
朱丹其毂,大涂方轨。
一时同升,公视无愧。
不羸其身,一病而蜕。
惟其不朽,亘千万祀。
举贤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 卷四十七
贤者,圣人所与共治天下者也。
故先王以举贤为急。
举贤之本,莫大正身而壹其听。
身不正,听不壹,则贤者不至;
虽至不为之用矣。
古之明君,简天下之良材,举天下之贤人,岂家至而户阅之乎?
开至公之路,秉至平之心,执大象而致之,亦云诚而已矣。
夫任诚,天地可感,而况于人乎!
傅说,岩下之筑夫也。
高宗引而相之;
吕尚,屠钓之贱老也,文武尊而宗之;
陈平,项氏之亡臣也,高祖以为腹心。
四群不以小疵忘大德,三臣不以疏贱而自疑,其建帝王之业,不亦宜乎!
文王内举周公旦,而天下不以为私其子;
外举太公望,天下称其公。
周公诛弟而典刑立;
桓公任雠而齐国治。
苟其无私,他人之于骨肉,其于诛赏,岂二法哉?
唯至公然后可以举贤也。
夏禹有言:「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
因斯以谈,君莫贤于高祖,臣莫奇于韩信
高祖在巴汉,困矣;
韩信去楚而亡,穷矣。
夫以高祖之明,困而思士,信之奇材穷而愿进。
其相遭也,宜万里响应,不移景而相取矣。
然信归汉,历时而不见知,非徒不见知而已,又将案法而诛之。
向不遇滕公,则身不免于戮死,不值萧何,则终不离于亡命。
幸而得存,固水滨之饿夫,市中之怯子,又安得市人可驱而立半天下之功也哉?
萧何一言,而不世之交合,定倾之功立,岂萧何知人之明绝于高祖,而韩信求进之意曲于萧何乎?
尊卑之势异,而高下之处殊也。
高祖势尊而处高,故思进者难;
萧何势卑而处下,故自纳者易。
然则居尊高之位者,其接人之道固难,而在卑下之地者,其相知之道固易矣。
昔人知居上取士之难,故虚心而下听;
知在下相接之易,故因人以致人。
舜之举咎陶难,处咎陶致天下之士易;
汤之举伊尹难,得伊尹致天下之士易。
故举一人而听之者,王道也。
举二人而听之者,霸道也。
举三人而听之者,仅存之道也。
听一人何以王也?
任明而致,也。
听二人何以霸也?
任术而设疑也。
听三人何以仅存也?
从二而求一也。
明主任人之道专,致人之道博,任人之道专,故邪不得间;
致人之道博,故下无所壅;
任人之道不专,则谗说起而异心生;
致人之道不博,则殊涂塞而良材屈。
使舜未得咎陶,汤未得伊尹,而不求贤,则上下不交,而大业废矣。
既得咎陶既得伊尹,而又人人自用,是代大匠斫也。
群臣易位,劳神之道也。
今之人或抵掌而言,称古多贤,患世无人,退不自三省,而坐诬一世,岂不甚邪?
夫圣人者,不世而出者也。
贤能之士,世无之?
何以知其然?
舜兴而五臣显,武王兴而九贤进;
齐桓之霸,管仲为之谋;
秦孝之强,商君佐之以法。
欲王则王佐至,欲霸则霸臣出;
欲富国强兵,则富国强兵之人往。
求无不得,唱无不和。
是以知天下之不乏贤也。
顾求与不求耳。
忧天下之无人乎(《群书治要》,《永乐大典》)
傅子补遗上 其三十五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 卷四十九
律是咎繇遗训,汉命萧何广之(《御览》六百三十八)
祁阳道中次韵三首答薛司徒 其一 明 · 韩雍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赫日辉辉耀太空,楼船避暑暂掀篷。
山连荆楚云无限,江合潇湘水未穷。
兵法不踰刑赏外,边尘须静笑谈中。
汉家平定论功次,独有萧何功最丰。
禹贡九州地域图序(《艺文类聚》《初学记》皆作「论」) 西晋 · 裴秀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三
图书之设,由来尚矣。
自古立象垂制,而赖其用。
三代置其官,国史掌厥职。
暨汉屠咸阳丞相萧何尽收秦之图籍。
秘书既无古之地图,又无萧何所得,惟有汉氏《舆地》及《括地》诸杂图。
各不设分率,又不考正准望,亦不备载名山大川。
虽有粗形,皆不精审,不可依据。
或荒外迂诞之言,不合事实,于义无取。
大晋龙兴,混一六合,以清宇宙,始于庸蜀,┱入其岨。
文皇帝乃命有司,撰访吴蜀地图。
蜀土既定,六军所经,地域远近,山川险易,征路迂直,校检图记,罔或有差。
今上考《禹贡》山海川流,原隰陂泽,古之九州,及今之十六州,郡国县邑,疆界乡陬,及古国盟会旧名,水陆径路,为地图十八篇。
制图之体有六焉。
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
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
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
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险之异也。
有图象而无分率,则无以审远近之差;
分率而无准望,虽得之于一隅,必失之于他方;
准望而无道里,则施于山海绝隔之地,不能以相通;
有道里而无高下、方邪、迂直之校,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相违,失准望之正矣,故以此六者参而考之。
然远近之实定于分率,彼此之实定于道里,度数之实定于高下、方邪、迂直之算。
故虽有峻山钜海之隔,绝域殊方之迥,登降诡曲之因,皆可得举而定者
准望之法既正,则曲直远近无所隐其形也(《晋书·裴秀传》,又《艺文类聚》六,《初学记》五。)
读汉书五章 其二 清 · 姚燮
 押纸韵 出处:复庄诗问卷二十二
区区邓光流,罪奴不足齿。
好言泄国谋,于例亦当死。
有舌攻长城,安庸舐人痔?
奈何廉耻亡,腼然号君子。
季布无悔言,岂真金可市?
颇嫌萧酂侯,失机在更始。
精意逝九阂,平鸿颂函祉。
臣佗隶陛下,胡敢侧目视?
辽东不善封,宰羊笑于豕。
奈何矫所谋,声名妒专美。
表上诸葛氏集目录 西晋 · 陈寿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一
开府作牧第一,权制第二,南征第三,北出第四,计算第五,训厉第六,综核上第七,综核下第八,杂言上第九,杂言下第十,贵和第十一,兵要第十二,传运第十三,与孙权书第十四,与诸葛瑾书第十五,与孟达书第十六,废李平第十七,法检上第十八,法检下第十九,科令上第二十,科令下第二十一,军令上第二十二,军令中第二十三,军令下第二十四,右二十四篇,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臣寿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中书监济北侯臣荀勖、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使臣定故丞相诸葛亮故事。
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之有伦也。
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凡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
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其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左将军刘备有殊量,乃三顾于草庐之中;
深谓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既宿服仰,又睹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
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后备西取益州
益州既定,以为军师将军称尊号,拜丞相录尚书事。
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皆专之。
于是外运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
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
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萧何韩信管仲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
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
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青龙二年春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
至今梁、益之民,咨述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
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
矣!
论者或怪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
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
周公圣人也。
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
何则?
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
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
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
谨录写上诣著作。
臣寿诚诚惶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平阳侯相臣陈寿(《蜀志·诸葛亮传》)
赏定新律诸臣诏正月丙戌 其一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三
汉氏以来,法令严峻。
故自元成之世,及建安嘉平之间,咸欲辩章旧典,删革刑书
述作体大,历所无成。
先帝悯元元之命陷于密网,亲发德音,厘正名实。
车骑将军贾充,奖明圣意,咨询善道。
太傅郑冲,又与司空荀顗、中书监荀勖、中军将军羊祜、中护军王业及廷尉杜友、守河南尹杜预、散骑侍郎裴楷、颍川太守周雄、齐相郭颀、骑都尉成公绥荀煇尚书郎轨等,典正其事。
朕每鉴其用心,常慨然嘉之。
法律既成,始班天下,刑宽禁简,足以克当先旨。
萧何以定律受封,叔孙通以制仪为奉常,赐金五百斤,弟子皆为郎。
夫立功立事,古之所重。
太傅、车骑以下,皆加禄赏,其详依故典(《晋书·贾充传》)
赏定新律诸臣诏正月丙戌 其二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三
萧何以定律令受封,叔孙通制仪为奉常,赐金五百斤,弟子百人皆为郎。
夫立功立事,故今之所重。
宜加禄赏,其详考差叙,辄如诏简异弟子百人,随才品用,赏帛万馀匹(《晋书·刑法志》)
何曾太宰九月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五
太傅明朗高亮,执心弘毅,可谓旧德老成,国之宗臣者也。
而高尚其事,屡辞禄位。
朕以寡德,凭赖保佑,省览章表,实用怃然。
虽欲成人之美,岂得遂其雅志,而忘翼佐之益哉!
司徒所掌务烦,不可久劳耆艾。
其进太宰侍中如故,朝会剑履乘舆上殿,如汉相国萧何田千秋太傅钟繇故事。
赐钱百万,绢五百匹及八尺床帐簟褥自副,置长史掾祭酒及员吏,一依旧制。
所给亲兵官骑如前。
主者依次按礼典,务使优备(《晋书·何曾传》)
陈骞京城诏三年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五
元勋旧德,统乂东夏,方弘远绩,以一吴会,而所苦未除,每表恳切,重劳以方事。
今听留京城,以前太尉府大司马府,增置祭酒二人,帐下司马、官骑、大车、鼓吹皆如前。
亲兵百人,厨田十顷,厨园五十亩,厨士十人,器物经用皆留给焉。
又给乘舆辇,出入殿中加鼓吹,如汉萧何故事(《晋书·陈骞传》)
以韩谧为贾充世孙诏(三年)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太宰鲁公充,崇德立勋,勤劳佐命,背世殂陨,每用悼心。
又胤子早终,世嗣未立。
古者列国无嗣,取始封支庶,以绍其统,而近代更除其国。
至于周之公旦,汉之萧何,或豫建元子,或封爵元妃,盖尊显勋庸,不同常例
太宰素取外孙韩谧为世子黎民后。
吾退而断之。
外孙骨肉至近,推恩计情,合于人心。
其以谥为鲁公世孙,以嗣其国。
自非功如太宰,始封无后如太宰,所取必以已自出不如太宰,皆不得以为比(《晋书·贾充传》)
送少司徒薛公京师 明 · 韩雍
海珠寺一杯酒,送君奏凯还京师
君还京师我独留,执手不忍遽别离。
与君一载同相处,君总刍粮我军旅。
同心戮力功已成,共羡君才世无比。
积粮如山帛如丘,千金重赏先伐谋。
人言不殊萧相国,我道更胜张留侯
平生节操清如许,秋月冰壶真可拟。
萧索行囊薏苡空,惟有图书为伴侣。
海风飘飘瘴雨收,乘潮解缆不可留。
扬扬意气长啸去,道傍人羡如仙舟。
高秋入见天颜喜,太常尽把奇勋纪。
三台八座定无疑,从此皇恩常眷倚。
丈夫报国思致身,江湖庙堂同此心。
君去我留不须论,要取芳名冠古今。
元和郡县图志后序淳熙二年五月 南宋 · 程大昌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皕宋楼藏书志》卷二九
右《元和郡县图志》四十卷,唐宰相李吉甫所上也。
吉甫病古今地理家著录不得其要,独取萧何收秦图书而究天下阸塞户口多少者以为准则,则不待详阅其书,而其体要卓然可纪也已。
吉甫再相,盖元和六年,此志自载其所尝建白者二事,改复天德旧城,则在八年,更置宥州经略军,则在九年,其年十月吉甫遂薨于位,则是书又其当国日久,乃始纂述。
此于唐家郡县疆境,方面险要,必皆熟按当时图籍言之,最为可据。
又其言曰:「志凡四十七镇,镇皆有图冠其篇首,故以图志名之」。
图今亡矣,独志存焉耳。
宗经略诸镇,吉甫实赞成之,其于河北淮西,悉尝图上地形,宪宗得以坐览要害,而隃定策画者,图之助多也,惜乎其不存。
志传写久有阙逸,又讹误,不敢强补,谨书其有益者以示可传而已。
淳熙二年五月一日秘书少监大昌叙。
按:《元和郡县图志》附录,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出版。
平江陈总兵 明 · 韩雍
 出处:粤西诗载卷七
伟哉伟哉陈将军,少年学武兼学文。
养成大才袭封爵,一出便见超同群。
登坛小试万人师,克效勤劳守廉介。
简在宸衷任愈隆,开府苍梧膺大拜。
来临百粤气益充,号令所至皆成功。
蛮夷畏威不敢起,始知世有真英雄。
迩闻漕运法多弊,况复河乾盘剥费。
积债年年无计偿,贫军狼狈空吁气。
群情却忆令祖翁,当时开创河运通。
将军家法必有得,远期步武收功同。
廷臣闻此交章荐,仰荷圣聪专倚眷。
才看徵诏下岭南,已动欢声满淮甸
人情望公大有为,公行到日先何施。
扫除旧习正在已,讲求良法须从宜。
楼船遥遥泛秋水,明月流光照行李。
道傍拥送千万人,谁不沾巾重称美。
锦衣玉节过南京,旋除宿草拜先茔。
茔前有祠泣且告,誓图克肖延家声。
君不见萧何关中给馈饷,元功位次先诸将。
又不见寇恂河内转运足,丹青画像云台上。
丈夫富贵何足言,要使中外慕风望。
次韵吕仁父十九日朝谒初自宫南门 宋 · 周紫芝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未央宫阙转光风,谁识萧何第一功。
禁殿潮连银海阔,御楼霞似赤城红。
旧来双舄飞(明抄、金本作飞舄双)翻处,今在春(诸本作千)秋赞祝中。
自此翔麟驾君辇,试从紫陌(徐本作焰)看方瞳。
一赋(以为文首出得数之先为韵) 唐 · 王棨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九
昔庖氏为君。斯文始分。
画卦而初成阳位。造书而肇见人文。
岂非本自道生。终云神得。
俾大衍以虚数。从黄钟而立则。
君子守以制性。圣人抱而临极。
然后彤弓是锡。天王重耳之勋。
箪食见称。夫子美颜回之德。
万物生焉。惟兹处先。
况乃闻而知十。用以当千。
名立兮卓尔。形标兮孑然。
许子之瓢既弃。陈公之榻犹悬。
或有钱囊讥世。刍束称贤。
改其月而为正月。号其年而曰元年。
若夫李陵呼时。荆轲去日。
歌兴三叹之唱。智惭百虑之失。
为山用篑。鲁论之义足徵。
载鬼以车。周易之文斯出。
借如寒暑相推。薰莸可知。
鹗百鸟而匪匹。龙三人而共为。
俭德弥彰。平仲之众裘安在。
仁心远播。成汤之三网犹施。
既闻兴国之言。亦有倾城之顾。
措辞虽屈于子夏。重诺常推于季布
天得地得。膺千年出圣之期。
彼时此时。叶四海为家之数。
琴瑟专矣。车书混之。
分杯羹而孰忍。缝尺布以堪悲。
虽云管仲能匡。因成霸业。
未若萧何如画。永作邦基。
是知王居四大之初。日冠三光之首。
目所加而可取。毛不拔而何有。
愚则立节无二。干时不偶。
幸麟角以成功。庶桂枝而在手。